達可替尼(Dacomitinib)
達可替尼是由輝瑞(Pfizer)開發(fā)的第二代EGFR小分子靶向藥物。 2019年5月15日,中國國家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正式批準達可替尼片(多澤潤)于國內上市,可單藥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(EGFR)19號外顯子缺失突變或21號外顯子L858R置換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患者的一線治療。此次獲批首次實現(xiàn)了國內與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國家的全球同步遞交并獲得監(jiān)管部門的批準。
達可替尼療效優(yōu)異,相比第一代的吉非替尼,達可替尼為患者帶來了PFS和OS的雙重獲益,突破了第一代TKI,以及第二代TKI阿法替尼無法為患者帶來OS獲益的瓶頸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,研究顯示達可替尼在亞洲人群中的OS獲益與整體人群保持一致,中位OS達到37.7個月, 成為唯一一個針對亞裔人群做出顯著OS差異的EGFR-TKI。國內腫瘤專家認為,未來達可替尼序貫三代EGFR-TKI如奧希替尼的"2+3"模式能夠給國內患者帶來更多獲益。
從實驗室藥物發(fā)現(xiàn)到為臨床實驗提供樣品,再到商業(yè)化大生產,達可替尼合成工藝的不斷優(yōu)化為其成功上市一路保駕護航。達可替尼合成工藝開發(fā)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階段是對實驗室藥物發(fā)現(xiàn)的合成路線進行優(yōu)化,作為早期工藝開發(fā),第二階段是N-芳基化路線的開發(fā),第三階段為經Dimroth重排反應,最終用于商業(yè)生產的后期工藝路線開發(fā)。
達可替尼早期工藝開發(fā)
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合成路線評估
早期開發(fā)階段的重點在于質量、速度以及可放大性,基于此,研究人員首先對實驗室內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的合成路線進行評估(圖1)。該路線以2-氨基- 4-氟苯甲酸2與醋酸甲脒3為起始原料,縮合得到中間產物4。而后,經區(qū)域選擇性硝化得到5、6兩種同分異構體,比例為 5:1,通過分離純化得到目標中間體5。利用POCl3與5反應得到氯喹唑啉中間體7,而后與8親核芳香取代進一步得到9。然后,NaOMe親核取代得到中間體10。硝基還原反應生成芳胺11,芳胺11與原位生成的酰氯13反應生成所需的API達可替尼 (Dacomitinib)。
圖1 實驗室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的合成路線
研究人員對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合成路線評估后認為,該路線設計較為合理,所有步驟都能以良好(good)至極好(excellent)的收率提供目標產物。但是,該路線同時也存在兩個主要問題:
1)盡管中間體9的原位收率很好,但后處理時產物大量損失于母液當中,分離收率并不理想;
2)催化加氫還原硝基的方法難以控制:當條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時,會生成少量脫氯雜質,而這些雜質在下游步驟中難以清除。該脫氯反應對鈀催化劑極其敏感,氫化器中殘留的痕量催化劑足以導致脫氯雜質的形成。
此外,中間體11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也很差,需要利用DME和DMAc的混合溶液才能溶解11以濾除催化劑,而后通過蒸餾除去DMAc,該操作顯然需要進一步優(yōu)化。
為了滿足臨床前和臨床研究的API要求,研究人員對實驗室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的合成路線進行了改進。
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合成路線優(yōu)化
由于中間體5可較為容易的大量制備,因此研究人員選擇以中間體5作為起始原料對路線進行優(yōu)化(圖2)。在最初的路線中,中間體9通過疊縮工藝(telescoped process)得到,但是,研究表明,將該疊縮工藝分為兩個單獨的步驟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率。在原疊縮工藝中,由于第一步脫水氯化以甲苯作為溶劑,會造成大量產品損失于母液當中,分離收率一般在50-60%之間。即使是相對少量的甲苯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。選擇以6當量的SOCl2對中間體5進行氯化,反應結束后,將正庚烷加入至反應體系中,產物7結晶析出,極大降低后處理難度。而后,將分離得到的中間體7與化合物8反應得到9,分離產率能夠達到80%。該兩步工藝已在中試工廠成功實現(xiàn)了70公斤規(guī)模的制備。氟與甲氧基取代反應收率較高,但由于沉淀顆粒細小,過濾速度很慢。研究者通過熱-冷循環(huán)(heat-cool cycles)使沉淀熟化,解決了這一問題。
對于該路線中的催化加氫反應來說,鉑催化劑比鈀催化劑更為優(yōu)秀,可大大降低脫氯副產物比例。進一步的反應分析(reaction profiling)表明,反應分為兩個階段:
第一階段:硝基快速還原成羥胺14;
第二階段:羥胺14緩慢還原成胺11。
長時間反應會增加脫氯雜質形成的風險,因此用時較長的第二階段亟需優(yōu)化。廣泛的溶劑篩選表明,甲醇是該還原反應的良好溶劑,反應可在一小時內完成。 但是,中間體11在甲醇中溶解度較低,無法通過過濾除去催化劑。而70%THF和30%甲醇的混合溶劑系統(tǒng)既可以實現(xiàn)快速氫化,同時又較好的溶解產物,可通過熱過濾除去催化劑。該工藝已在中試車間成功實施,中間體11產量達到32Kg,收率94%。
中間體11結構中包含兩個能夠與酰氯發(fā)生酰化的反應位點,由于空間位阻與電子效應的不同,6位氮原子對?;磻钴S。另外,通過在一個釜中制備酰氯13,并將其緩慢滴加至盛有中間體11的四氫呋喃溶液的第二個釜中,確保了在該酰胺化反應的各個階段酰氯13的濃度都比較低,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雙酰胺化反應的發(fā)生。
圖2 藥物發(fā)現(xiàn)階段合成路線優(yōu)化
該優(yōu)化后的合成路線在中試車間中成功制備了三批API。隨著Dacomitinib臨床項目顯示出積極的結果,研究者們也將進一步開發(fā)出更高效率的替代路線。
《從實驗室走向商業(yè)化大生產-解析達可替尼(Dacomitinib)工藝開發(fā)之路(下)》http://m.dghlys168.com/news/show-178461.html
參考文獻
1. Yu, S.; Dirat, O., Early and Late Stage Process Developmen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Dacomitinib. In Comprehensive Accounts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: From Discovery to Late-Stage Process Development Volume 1,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: 2016; Vol. 1239, pp 235-252.
2. 孫楠楠,趙冬梅.Dacomitinib (Vizimpro)[J].中國藥物化學雜志,2019,29(04):330.
3. 蔡繼蘭,孫煥亮,王飛棟,陳磊,孫敏.抗腫瘤藥Dacomitinib的合成[J].中國醫(yī)藥工業(yè)雜志,2014,45(02):107-109.
點擊下圖進行CPhI & P-MEC China 2020觀眾預登記抽獎,獎品多多!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